“涨势凶猛”的农产品已然陷入由“天灾”、“人祸”等搭建成的天气怪圈中。 2010年,先是小麦出口大国俄罗斯的一纸粮食出口禁令,让全球小麦价格暴涨10%;紧随其后,我国南方甘蔗、油菜籽等农产品产量、价格亦呈现出“一低一高”的翘板走势……而这“粮荒”、“价涨”的背后,更是闪现着干旱、寒潮、洪涝、高温等极端天气的字眼。
然而,“极端天气出现——农产品价格波动”的逻辑链条看似正常却不乏值得商榷之处。实际上,“粮荒”尚能归咎于“天灾”,而“价涨”背后更多的助力是“人祸”而非“天灾”。而进入2011年,面对着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的越来越大,更多的分析机构开始将今年的农产品价格走势定格在“涨”字上。
农产品的天气怪圈 陷入天气怪圈的农产品 “天灾”—“粮荒”—“价涨”,如同一道充满逻辑性的链条,贯穿在诸多农产品价格的暴涨事例中。 这其中,被称为“白金”的棉花价格的暴涨就被上述涨价逻辑链条所贯穿。2010年9月,新棉上市后的棉花价格就开始一路蹿高,而截至当年11月中旬,棉花价格就已经上涨至32500元/吨,较往年同期上涨了124%。 而在去年棉价创新高的背后,极端天气所导致的棉花产量减产亦是不争的事实。“天气因素引起的减产,是导致棉价大涨的诱因。”1月8日,卓创资讯棉花分析师赵红如此表示。“去年棉花种植时节,气温较往年同期低3-5摄氏度,导致棉花播种时间较往年延迟了5-10天。”致力于研究棉价走势的赵红告诉本报。实际上,“低温”因素仅是导致去年棉花产量缩减的诸多天气因素之一。而诸如“5月,国内不少地区干旱”、“6月,棉花主产区连续降雨”、“10月,新疆屡现冰雹天气”等极端天气因素都在影响着棉花的生长。 于是,在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出现下,诸如“棉花供求紧张的状况有可能延续到下一年度”、“棉花期货、现货价格均不具备下跌的条件,维持高位震荡偏涨可能较大”等字眼,就出现在国内一期货机构去年7月的策略报告中。 实际上,棉花价格的暴涨行情仅是陷入天气怪圈的诸多农产品中的一例。去年8月,粮食出口大国俄罗斯宣布暂时禁止所有粮食及粮食产品的出口。而这一纸粮食出口禁令,就让全球小麦价格暴涨10%。 而催使俄罗斯出台粮食出口禁令的一个重要因素,就是其去年遭遇了极端恶劣天气。本报注意到,去年4月以来,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便在俄罗斯肆虐开来,并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。
|